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正文内容

全国规模已达8400万人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如何保障

哈尔滨律师11个月前 (12-15)法律资讯171

解放日报记者 王闲乐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都在此列。新就业形态具有雇佣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碎片化、工作方式弹性化等特点,也因此造成了部分从业者工作时间过长、平台规则制定不够透明、劳动关系不够清晰等。如何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保障?

昨天上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发布2018—2023年涉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劳务纠纷)审判白皮书,从案例入手剖析成因,试图寻找应对之策。

确认劳动关系是主要诉求

在徐汇法院受理的相关案件中,76%是劳动者起诉企业,且诉求多为要求确认自己与被诉企业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企业作为原告起诉的案件仅占24%。

在一起案例中,刘某作为某快餐宅急送骑手,送餐途中发生交通事故,遂起诉要求确认与一家服务外包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外包公司与刘某签订了用工协议,明确约定由公司安排刘某从事骑手工作,刘某也接受公司的管理和考核,并每月从公司领取工资。因此,法院认定双方之间实际已建立劳动关系。

确认劳动关系之所以会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主要诉求,是因为在现行社会保险制度下,灵活就业人员无法直接购买工伤保险,需要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购买。白皮书指出,一旦在从业过程中受伤,劳动者只能通过司法途径先确认劳动关系,在获得判决支持后再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外包不是用人单位挡箭牌

为规避劳动关系认定,有些平台的用工合作企业会让劳动者与第三方外包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把自己定位为信息发布方。

向某某是某平台外卖配送员,在平台合作的电子商务公司徐家汇站点跑单,日常由站长管理,电子商务公司为其购买了雇主责任险。向某某在一次配送过程中意外受伤后,起诉要求确认与电子商务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公司则抗辩称,雇主责任险并非用人单位购买的工伤保险,且公司已将外卖配送业务外包给另一家案外公司,向某某与案外公司也签订了自然人服务合作协议,说明向某某是基于合作关系配送外卖,并非公司员工。

把用工方式包装成“外包”,在实践中并不少见。在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与所服务企业在市场地位、经济实力等方面的明显差距而缺乏缔约话语权,因此,不能仅凭平台经济下用工企业与骑手签订了合作、承揽协议,就认为双方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人社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规定,要根据用工事实认定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

在向某某案中,法院审理后发现,虽然电子商务公司声称向某某与案外公司签订自然人服务合作协议,但向某某本人对此否认。进一步调查发现,协议落款处的签名为打印字体,实际上是向某某注册薪资发放平台时系统自动生成的文本。因此,徐汇法院认定向某某与电子商务公司形成劳动关系。二审法院驳回电子商务公司上诉,维持原判。

多部门合力保障劳动者权益

要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需多部门联合发力。白皮书建议,探索创新适合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措施和类型,在未明确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者身份前,可允许新业态从业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在就业地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允许新业态企业或平台参与特定人员单项工伤保险。鼓励新业态企业为新业态从业人员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补强工伤保险短板。

对于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引发的新问题,仍需探索有效的解决路径。徐汇法院还建议发挥工会保障作用,前端化解劳动争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哈尔滨律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nbwf.cn/?id=11

分享给朋友:

“全国规模已达8400万人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如何保障” 的相关文章

网约配送员未签约 依据实际确认关系

法治日报记者 王春 通讯员 临法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网约配送员这一职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他们的权益保护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网约配送员与快递公司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网约配送员与某快递公司的劳动关...

“女子2年被家暴16次”案件一审开庭 择期宣判

中新网12月26日电 据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2024年12月25日,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贺某阳故意伤害、虐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贺某阳在婚姻存续期间,多次对其妻被害人谢某梅实施暴力殴打等行为。2023年4月25日,贺...

广西公布4起涉企犯罪典型案例:严打经济犯罪 全力追赃挽损

中新网南宁12月17日电 (李振法)今年以来,广西公安机关紧盯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商业贿赂等涉企突出违法犯罪,全面强化执法制度落实、违法犯罪打击、执法行为监督等工作,为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17日向外公布4起涉企犯罪典型案例。  一、梁某某涉嫌挪用资...

2024年公安机关破获涉海犯罪案件1.4万余起

人民网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梁秋坪、郝萍)记者近日从公安部获悉,2024年,公安机关始终坚持陆海统筹,以港船管理为抓手,以打击涉海违法犯罪为重点,坚决筑牢沿海治安防线,全力维护沿海安全稳定。公安机关全年累计破获各类涉海犯罪案件1.4万余起,排查化解沿海风险隐患2万余处。工作中,沿海地区公安机关按照...

最高检:以公益诉讼“可诉性”提升办案精准性规范性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2月19日受访时表示,检察机关将始终聚焦“可诉性”这一关键,统筹案件实体公正、程序公正、社会公正,推动实现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  徐向春表示,检察机关将以“可诉性”为核心,准确把握公益诉讼履职的介入条件、时机和尺...

去年前11个月检察机关办理民生领域公益诉讼案件9.2万余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2月19日受访时介绍,检察机关紧盯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依法精准规范开展涉及民生相关公益诉讼领域办案工作。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共立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特定群体权益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等民生领域公益诉讼案件9.2万余件,发出...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