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贸公司与某科技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示范文本助力群众化解纠纷“最多跑一地”
【基本案情】
2020年5月7日,某商贸公司与某科技公司签订《产品采购合同》,约定由某科技公司向某商贸公司提供某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所需的管材。双方于2021年6月2日进行结算,某商贸公司支付了一半货款。后某商贸公司以某科技公司所供管材存在质量问题以及未提交相应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为由拒绝支付剩余货款。某科技公司催要无果,向四川省简阳市综治中心申请解决纠纷,要求某商贸公司支付货款及违约金。
【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应用情况】
某科技公司来到综治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对纠纷进行询问登记时,发现其申请遗漏了产品质量标准、验收方式等关键要素,遂向其介绍综治中心对复杂矛盾纠纷可以应用起诉状示范文本,既利于纠纷化解中厘清争议焦点,也便于调解失败后转入诉讼。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某科技公司来到辅导室,退休法官指导其填写示范文本,并请其对照示范文本准备产品验收合格证书、结算单据等证据材料。
综合受理窗口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快速登记,将纠纷交办至工商联以及商会调解组织。商会调解员在线接收材料后,联系某商贸公司,指导其应用答辩状示范文本,迅速明确双方争议点为付款条件是否已经成就,欠付货款金额及逾期付款的违约损失应当如何确定的问题。围绕争议焦点,调解员组织双方进行多轮调解,双方就支付货款达成一致,但对违约金存在争议。于是,双方将遗留的违约金争议转入诉讼。调解员将调解过程记录在综治中心平台上,并重点说明围绕违约金争议的协商过程,将调解材料及调解记录一并推送给设在综治中心的法院立案窗口。
法院立案人员收到调解失败转诉讼的案件后,10分钟内完成立案并分流至速裁团队。速裁法官依托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迅速搭建审理框架,通过比对双方提交的诉辩状,结合综治中心的调解记录,在综治中心开展要素式庭审,直击关于违约金的争议焦点,引导双方举证质证、发表意见,仅用时30分钟完成庭审,判决某商贸公司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某商贸公司及时履行完毕。
【典型意义】
本案系买卖合同纠纷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应用案例。一是推动示范文本应用向前延伸,助力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本案中,综治中心主动引导某科技公司应用起诉状示范文本,并安排退休法官辅导填写,助力其全面精准表达诉求。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引导某商贸公司应用答辩状示范文本靶向回应问题,提升前端解纷效率。二是示范文本全过程贯通应用,让群众化解纠纷“最多跑一地”。本案中,综治中心与法院共同应用示范文本,将示范文本贯穿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全流程。综治中心依托示范文本先行调解容易解决的争议部分,对调解不成的争议问题,在平台记录后转入诉讼程序,入驻综治中心的速裁团队依托示范文本迅速开展要素式庭审,推动案件化繁为简、快审快结,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